一、机场安检漏洞的技术核心
1. FlyCASS系统的SQL注入漏洞
安全研究人员Ian Carroll和Sam Curry发现,第三方航空服务系统FlyCASS存在SQL注入漏洞。攻击者可通过构造恶意SQL语句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,任意添加或篡改机组人员名单,使未经授权人员绕过安检并进入驾驶舱。该漏洞直接威胁航空安全,例如虚构员工“Test TestOnly”被成功添加至授权名单。
2. 漏洞利用的低门槛与危害性
研究人员指出,仅需基础SQL注入知识即可利用该漏洞,暴露了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薄弱。漏洞还曾导致FlyCASS在2024年2月遭MedusaLocker勒索软件攻击,文件被加密并出现勒索信,进一步凸显系统脆弱性。
二、暗网数据交易与资金转移链条
1. 旅客信息黑市暴利
航空公司系统漏洞(如B2C系统沦陷、内部邮箱泄露)导致旅客姓名、航班、身份证号等信息被窃,每条数据在黑市售价高达20元。这些信息被用于精准诈骗,例如发送虚假航班取消短信诱导用户转账。
2. 勒索攻击与暗网追赃
三、隐蔽拍摄与隐私泄露风险
1. 安检流程中的信息泄露
上海虹桥机场发生安检员乘客全身扫描图像并外泄事件,暴露了内部管理漏洞。类似事件还包括外籍模特安检照片被用于骚扰,凸显安检设备数据保护的缺失。
2. 黑色产业链
公安部“净网2019”行动曾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摄像头团伙,部分设备被用于机场等公共场所,数据通过暗网流向敲诈或产业。
四、应对与反思
1. 漏洞修复与协调困境
尽管FlyCASS漏洞在披露后被修复,但美国国土安全部(DHS)和运输安全管理局(TSA)在协调披露时态度消极,甚至删除网站矛盾信息,引发公众对透明度的质疑。
2. 系统性防护建议
此次事件反映了航空安全系统在技术防护、数据管理和内部监管上的多重漏洞。黑客通过暗网形成“漏洞利用-数据窃取-勒索/贩卖”的完整链条,而隐蔽拍摄进一步加剧隐私危机。未来需加强跨部门协作与技术投入,平衡安检效率与隐私保护,避免关键基础设施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。